浅析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运用

2015-10-25 22:51:27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社会经济也开始持续增长,但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活动强度,工业开发都给自然生态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根据农村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以及居住环境来看,其主要的污水来源于生活污水。在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而进行随意排放。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氮,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从而降低水质和水体生物多样性,对水体生态和经济产生较大的危害[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该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污水来源、发展水平等等。基于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成为新一代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和植物根系吸收来达到过滤和分解污染物,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符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特点,以其工艺简单,投资少、维护简便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农村污水治理推广。

  1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1.1农村污水排放不集中。农村生活污水以洗衣、洗浴、冲厕所、洗涤其他各类物品为主,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物、氮、磷,大量污水流入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等水体中,则非常容易造成地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1.2污水处理规模较小。在经济状况一般的农村地区,由于居住人口较少,经济水平不发达,人均排水量没有明确的指标,因此,污水处理规模较小,仅为3000 /d左右,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污水处理则仅为500 /d。从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较小,建设尚需比较大的投资。

  1.3管网铺设不健全。农村污水管道基本上还没有普及,铺设并不健全。如果想要每个农村的污水都能够连至污水处理厂,这个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经济、技术来解决。

  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根据土地处理系统及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原理,当污水流过湿地系统时,系统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吸收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2]。从本质上来说,实现了土壤――微生物――植物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根据水流形式可以分工为表面流湿地(SFW)、潜流湿地(SSFW)、立式流湿地(VFW)。表面六师弟即污水在表面填料中漫流,植物茎基部生物膜可完成微生物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污。潜流湿地则是滤料层和植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污水通过填料床植物根系进行处理。立式流湿地则结合了表面流和潜流湿地的特点。

  3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近年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新型的生态处理技术,并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中主要有生态滤床式处理技术、组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

  3.1生态滤床式处理技术。全村的污水在汇集后进入沉淀池沉淀,沉淀池中具有大量的厌氧细菌。之后由污水泵站的配水系统抽出洒在芦苇等职植物的生态滤床上。生态滤床是一般由砂石、粗砂、鹅卵石、石子依次摆放,并形成一层青苔状薄膜。滤床中的基质具有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可过滤污水中的污染物。芦苇中的氧气可以有效分解污染物,从而将污水进行处理。

  3.2组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该污水处理技术可通过合建和分建的方式来对人工湿地和小区绿化结合,从而使得小区园林绿化。小区绿化中的种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形成小区绿化的组成部分,把绿化地、种植地、耕地等利用起来成为污水处理的的一部分。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可以直接排放到生态环境中。常见的组合方式为物理――生物――人工湿地。比如在广西市的新农村建设中,就积极采用此种污水处理技术,使得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3.3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随着人们对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重视,更加符合当前污水处理的需要,研制出了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这一处理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有着较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该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后可达到一级的排放标准。另外,该技术的系统运行较为稳定,可作为集中处理污水和分散处理污水之用。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的单位建设成本较低,适合农村污水处理之用,且日常运行维护只需要1-2名管理人员。

  4小结

  虽然我国大力倡导建设新农村,但是由于农村长期的经济欠发达,居民文化素质不高,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储备不足,污水处理技术就显得比较被动。针对农村的污水处理特点来看,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的资金、人才、维护等因素,尽可能地满足处理污水的功能。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就比较适合,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导致的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龙康公司专业生产农村污水治理用玻璃钢化粪池,生态湿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