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民主协商亲临现场
2014-09-07 23:26:57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何困难?怎样治才能更科学更合理?自我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整治以来,这一直是政协委员们关心的话题。近日,市政协斜桥联络委为了使民主协商更接地气,更是将专题民主协商会场搬到了田间村头,开到了村民身边,政协委员们亲临治理现场,穿梭在农家房前屋后,为治理工程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建议集锦
今年,省政协号召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活动,此次基层民主协商切实践行了这一号召。协商讨论时,大家热情高涨,委员们出招,相关部门接招,相互切磋,相互商讨,促进了解,形成合力。政协委员建议:
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特别是要从未来的使用寿命、使用质量等长远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力争“一次工程,受益长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主协商在村头
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使农民了解这项工程,喜欢这项工程,支持这项工程。
提高农户的参与意识、保护意识,提醒大家从自己不当“污染源”做起。比如多使用肥皂、洗衣液,少使用洗衣粉;提高清洁厕所频率,少用洁厕粉。
要进一步加强工程监管力度,统一贯彻质量标准,配齐、配足监理人员。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协作,营造更好的整治氛围,齐心协力排除障碍。
询问部门之难
去年12月,斜桥镇响应全市号召,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镇16个村各自明确1-2个试点,分别以“二池二管一生态”或“二池三管”的模式开展治理。现在,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斜桥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如何?市政协副主席吴关佳带领市“五水共治”办、环保局、水务集团等部门以及政协委员们到斜桥镇视察部分村庄工程建设情况。
视察组在查看了玻璃钢化粪池的实用性、地下管网的走向、工程监管情况后,进一步询问了建设中存在困难,以便提出针对性建议。
政协委员李龙要使生活污水顺利流进“中一池”,技术上有什么障碍吗,这个问题以后怎么解决?
市水务集团公司负责人马俊杰的确,“中一池一管”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所谓“中一池一管”,是为若干户“前一池一管”服务的。也就是说,生活污水从几户人家的“前一池”流出,通过重力流管道,接入“中一池”,然后再通过提升泵提升到污水总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这就是“二池三管”模式。如果周边没有污水总管网,也可以选用“二池二管一生态”模式,那么“中一池”里的水就会流入后面的生态池,经过生态系统处理后,再达标排放。
所以说,“中一池一管”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的系统合理性、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如果要说技术障碍,图纸设计方面倒不成问题,真正的难题在于施工环节。施工时,如果质量不过关,例如高差不够,甚至倒置,或者管径太小,都有可能导致上端的水流不下来,管子中长期无水就会出现问题;另外,浇筑“中一池”和建设泵站时,质量不过关可能产生蜂窝、麻面、空洞等,造成污水外溢,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整个泵站建成后要做避水验收。
政协委员张少华生活污水治理从设计到施工,从技术标准到质量监管,都直接影响日后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请问在试点施工中,发现过哪些问题,今后准备如何避免或解决?
斜桥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分管副主任徐炳良试点先行过程中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也给我们积累了经验。管网铺设方面,规定要使用无压管,有的工程却选购了不符合规定的建筑管,发现之后要求其立刻整改;初始阶段,统一的管径标准偏小,实际操作后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期工程都扩大了管径;厨房流出的污水要增加一道隔油池,用格筛网挡去大部分渣滓,才不至于堵塞管道,也是“实战”出经验。
解释村民之惑
目前,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入网率超过了90%,建制镇建成区污水收集率也已达到70%。根据2012年的统计,全年有约2300万吨不同程度的污水,经由各种途径进入河网水系,这些污水主要来自农村,而其中,生活污水又占了不小比重。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在千家万户,收集的难度可想而知。去年以来,覆盖全市30%农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成为一场全民治水的战役。而对于这项工作,村民们又是怎么看的?
村民我们想问,对我们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村人来说,什么是生活污水?排了污水管道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生活污水经过管道后现在排到哪里去了?
斜桥镇副镇长宋明良我先解释一下农村生活污水的概念,我们把村民们洗衣、洗刷和冲厕所的水统称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都相当关注。
今年全省推行“五水共治”,其中“治污水”方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我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采用两种模式,一种将农户的生活污水全部纳管,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另一种将生活污水纳管后,排入生态池进行再处理,最终排入河道。
这项工程是为了将水资源综合利用,控源截污,一方面农村居住环境可大大改善;另一方面河道水质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村民听到副镇长这样讲我也放心了,原来我们不理解这件事,现在知道对我们农民的确有好处,今后我们也会支持这项工作。
考虑后顾之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治环境、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如何确保它的阳光公开和惠民务实,委员们前瞻远瞩,超前考虑,提出了资金保障和后期维护等一系列问题。
政协委员李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市级到镇级都有一定补助,但是村里也要承担一部分,现在村里的资金压力怎么样,打算如何解决?
斜桥镇祝场村党总支书记周东海目前,我们祝场村依然属于贫困村,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约40万元,除去日常开支,要大规模办工程压力的确比较大。
我们主要考虑从三个途径寻求解决,一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想尽办法“开源”;二是减少村里非经营性开支,除了必要的开支外,能省则省做到“节流”;第三,祝场村的小型企业比较多,从社会各界争取支持也是重要一环。
政协委员方红霞:管网全覆盖以后,今后的管理和维护,谁负责?谁出资?
市农办社会建设科科长蒋中娟市“五水共治”办与水务、环保、农办、住建等部门经过多次协商讨论,基本形成了意见,主要分两步走:2014到2015年工程还在建时,前“二池二管”按照“谁建谁管”,“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村为主体承担监管和维护责任。2016年建成以后,市里考虑委托第三方承担运行管理。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